close

數量減少水質漸差 古城水井亟待拯救

核心提示:古井,是姑蘇古城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。歷經歲月變遷,斑駁的井欄圈上印刻著豐富的姑蘇水鄉風情和人文故事。每一口古井背後,藏著一部鮮活的歷史。然而,隨著城市建設以及人們生活方


古井,是姑蘇古城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。歷經歲月變遷,斑駁的井欄圈上印刻著豐富的姑蘇水鄉風情和人文故事。每一口古井背後,藏著一部鮮活的歷史。

然而,隨著城市建設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,井,這一以往傢傢戶戶的生活必備,開始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。據統計,上世紀80年代初,蘇州古城區內共有水井50000多口,如今,已減少至4000多口。僅存的這4000多口井,遭人為破壞的不在少數,且大多水質變差, 生存狀態 堪憂。

案例:雙眼井廢棄多時 水質變差清淤效果不佳

近日,市民張先生撥打晚報熱線96466反映,稱位於姑蘇區剪金橋巷和西支傢巷路口的一口雙眼井廢棄多時,井欄圈內長出瞭植物, 井水臭氣熏天 。 原來這口井很好的,周圍鄰居都會到這洗衣服,可最近幾年,水質越來越不好。現在已經很久沒人用瞭。 張先生說,曾有人來清淤,可沒過多久,水又臟瞭。

西支傢巷口的一口雙眼井台中馬桶不通

之所以清不幹凈,張先生覺得有兩個原因:一是西支傢巷地勢低窪,一到大雨天,就會被淹,井旁邊就是污水井,污水泛出來後,將井水污染;二是井水污染加上居民生活方式和習慣的改變,很多人不再使用井水,井水長時間不用,也會導致水質變差。

這兩點原因得到瞭徐師傅的證實。徐師傅是道前社區益泉古井隊第二任隊長。在他的帶領下,古井隊幾乎把道前社區的古井洗瞭個遍。他說,那口雙眼井就是他去清的淤,可沒過多久又變臟瞭。 主要是周邊居民生活污水下水道不通,污水污染瞭井水。 徐師傅表示,需要將整個下水管網徹底清淤,否則治標不治本。

據瞭解,井水水質變差,並不止這一口雙眼井,在餘天燈巷11號附近的一口井也有這樣的問題。附近一傢煙雜店店主稱: 原來井水可以洗洗衣服,現在隻能洗拖把瞭,用來拖地也有一股味道。

台中通馬桶價錢現狀:公井多遭人為破壞 部分院井被直接填埋

據滄浪街道道前社區書記陳戈介紹,轄區內的井可以分為公井(在路旁公用的井)和院井(居民院子裡的井)。公井多遭人為破壞。 井旁邊停著汽車,汽車將道板下面的污水管壓壞,污水通過井壁滲透至井內造成污染。 陳戈說,轄區小巷內停著的車除瞭居民的傢用小轎車外,還有周邊養育巷、學士街等商戶的面包車。雖然周圍有路邊停車位,還有一傢科技園的停車場,可司機為瞭省錢,常常將車塞進小巷裡。記者在餘天燈巷11號附近的那口井旁看到,確實停著一輛紅色小車。

井旁停著一輛汽車

此外,路人往井裡扔雜物也是導致井水水質下降的原因之一。據徐師傅介紹,清淤時,常能翻出一些諸如煙頭、餐巾紙、塑料袋等垃圾。 幾乎每口井在清淤時,都會翻出些垃圾,有些甚至是建築垃圾。 徐師傅說。

井旁停著汽車,堆有雜物

院井的境況也不理想。 雖說人為破壞很少,但用井水的人越來越少。 道前社區社工黃寅介紹說,西支傢巷8號、盛傢浜19號裡的兩口井都是在造房子時被填掉瞭,現在還能看到一小半井欄圈留在墻角。而富郎中巷35號內的一口井在很早之前就被填掉,原因是主人擔心孩子的安全。

被填水井在墻根露出台中通馬桶推薦一小段井欄圈

造房子時被填掉的井

造房子時被填掉的井

黃寅曾負責轄區水井的摸排登記工作。他對於這些井的情況如數傢珍。 一共128口井,至少有60%已經不用瞭,井圈上用東西蓋住。 黃寅說,現在井水清澈、經常有人用的井隻有30多口。

分析:井水使用越來越少 實用價值日漸式微

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,井從原本的生活剛需,漸漸從生活中被剝離,變成瞭 文物 或 景點 。

常年和井打交道,社工黃寅有自己的看法。他覺得井的減少是大勢所趨。 可能再過一段時間,井就徹底失去它的實用價值瞭,就像煤爐、木質馬桶一樣。對於井來說,一旦停止使用,就會影響它的 健康 。俗話說,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。需要經常用,井水才能 活 起來。 黃寅說。 現在大傢都用自來水,既方便又幹凈。隻有一些老居民或者比較節省的人,才會用井水。井水用得越少,水質越差;水質越差,就越沒人用。

對此,市民葉先生認為,古井當然要保護,但不一定要倡導大傢去用井水。 過多使用地下水,對於整個城市來說,也是不利的。 對此,蘇州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學院老師梁媛表示,大量使用井水,確實會對地下水的儲存、遷移以及地下結構等帶來影響。但是, 量 的界定在專業上是一個復雜的計算,一般而言,傢庭生活用水並不一定會構成 大量 。

盡管如此,梁老師仍不建議大傢使用井水。 井水水質並不好,肯定不能喝。生活用水還是要用自來水,安全性有保障。 梁媛說,大多數井是淺層地下水,而目前淺層水的水質堪憂。

價值:一口口水井記錄著歷史和故事

道前社區是蘇州古井較為集中的區域,記錄在檔的古井有128口。據社區書記陳戈介紹,這些古井雖然算不上珍貴文物,但不少有些來歷,年頭也不短。

就拿位於剪金橋巷和西支傢巷路口的那口雙眼井來說,就鑒證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。清末民初,時局動蕩,很多市政設施無人管理,百姓生活遇到瞭困難。當時,蘇州一帶的一些商人自發組織,先後成立瞭27個市民公社,並成立瞭聯合會,出資修路、建橋、挖井、改造廁所、搭建路燈等。這口雙眼井就是當時道養市民公社所鑿。

從公社名字上不難看出,他們當時就負責道前街、養育巷一帶的市政建設。 陳戈介紹說,當時水井是傢傢戶戶的必需品。這口井給周圍居民帶來瞭便利。

蘇州市民公社聯合會及各市民公社於1928年被撤銷。目前,道養市民公社所留下的遺跡除瞭這口井外,隻剩學士街剪金橋巷之間的一座小橋。 當時市民公社為百姓做瞭不少實事,近百年過去瞭,我們不該忘記他們所作的貢獻。 陳戈說,這口井也是鑒證那段特殊歷史的最好載體。作為後人,理應將這些遺跡保護好,並傳承下去。至今,這口井旁還有道養市民公社的界碑,井圈上還能依稀看到 民國xxx建立 幾個字。

另一方面,井也是以前重要的消防設施。 可以說,大多數井的背後,有一些生動的故事。井是古城活的文物! 陳戈說,古城保護不能忽視瞭這些井。

保護:社區成立護井隊 舉辦古巷潑水節

陳戈說,據相關統計,上世紀80年代初,古城范圍內的井超過50000口,而如今隻剩下4000多口。一方面是城市建設過程中很多井被填,另一方面,市民生活習慣改變後,確實也不需要用井。但古井的歷史文化價值是顯而易見的。

為此,道前社區早在2004年就成立瞭 益泉古井服務隊 ,一方面制止損壞古井的行為,定時清淤,保證水井能正常使用;另一方面,開展活動教育後代,宣傳古井文化。

我們成立瞭專門的益泉古井隊黨支部,發動黨員和群眾參與古井保護行動。 陳戈介紹說,現在他們的支部和共建單位志願者共有四、五十人。除瞭倡導文明用井外,還義務為居民清淤,對損壞的井進行維修。

社區每年會利用水井展開消防演練,將水井在消防上的實用價值傳承下去。每年大暑,社區會組織孩子們開展古巷潑水節,讓孩子們在井邊玩耍的過程中,瞭解古井,形成記憶。

陳戈說,他們將竭力保證轄區內每一口井都能使用。與此同時,社區還編纂瞭古井檔案。將這些古井的照片、位置、歷史等相關信息整理歸檔, 能讓後來者有據可查 。

現在道前社區的古井隊服務范圍不僅覆蓋瞭道前轄區,還延伸到瞭整個滄浪街道,最遠還曾到虎丘、東山等地。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ft953bx77 的頭像
    jft953bx77

    庭瑋的網購清單

    jft953bx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